21世纪语境中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?
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“文科讲坛”第64期暨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“国慧”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七十八讲成功开讲
2024年11月30日上午,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“文科讲坛”第64期暨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“国慧”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七十八讲于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人文楼308教室成功开讲。复旦大学特聘教授、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博士生导师,法兰克福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王凤才老师作了以《21世纪语境中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?》为题的讲座。讲座由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郭晓林副教授主持。
讲座开始,王凤才教授提出了“现代”一词,通过对其词源的介绍,引出了“现代化”与“现代性”的概念。王教授将现代性的核心价值概括为“理性至上、科技万能、个体中心、文明进步”四个方面。同时,王教授也指出这些理念其实都存在一定问题,比如,如果坚持科技万能论,那么将产生许多难以解决的道德困境。
王教授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流派——现代主义者、后现代主义者、哈贝马斯和阿尔多诺、威尔默、霍耐特等人——对待现代性的立场,即坚持(与批判)现代性、告别现代性、重建现代性以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。
接着,王教授介绍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。马克思认为,“现代性”主要包含两个方面:一是科技理性,二是资本逻辑。对于前者,马克思持肯定态度;对于后者,马克思持否定态度。从根本上说,马克思是一个现代主义者,是现代性的坚持者,但他反对自由主义者信奉的个体中心主义,所以他并非毫无保留地坚持现代性。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拜物教特征——商品拜物教、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,这种批判是事实判断与道德判断、科学分析与价值判断的统一。
最后,王教授认为,“现代化”的道路是繁多的、多元的,“现代性”也是复杂的,而非简单的——进步与退步相交织,文明野蛮相伴生。因此,我国在对待现代性问题时,既要承认现代性的普遍主义内涵,又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;既要有世界眼光,又要有中国立场;既要吸收、借鉴现代化的积极成果,又要减少、避免现代性的负面效应;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,确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明类型。
讲座最后,多位老师与同学针对“现代化”与“现代性”问题与王凤才教授进行交流讨论。郭晓林副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,并对王凤才教授莅临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讲学指导表达了衷心感谢!
图文:李 涛
一审:李婧娴
二审:郭晓林
三审:黄 梅